盛夏的骄阳,似一个火炉,烤得大地火辣辣的,草木失色。1913年,蔡和森在湖南铁路学校读完一个学期后,趁放暑假离开省城长沙,顶着烈日,步行回到了老家永丰镇。

勤奋好学的蔡和森,总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。暑假回家后,很少到外面去玩耍。每天清早起床,他就拿着一本书,倚在吊脚楼上聚精会神地阅读。晚上,蚊子咬人,他想了一个简便有效的办法,用一个木桶装上水,双脚插进桶里,既防蚊子叮咬,又清凉身体,以便看书或写作。有时,他还在床上架放一盏小桐油灯,把帐门放下来,半靠半躺地看书,每晚总要坚持学习到深夜才睡。

11.jpg

蔡和森这种刻苦求学的精神,对他母亲葛健豪的影响很大。她不仅更加积极支持儿子读书,自己也产生了读书的念头。一天晚上,天气十分闷热,和森的母亲和邻居们都在地坪里乘凉。忽然一阵“咯咯”的笑声,从房内传出来。他母亲一听到这笑声,知道是儿子看书看得入神了,便进房去,一面给儿子打扇,一面对儿子说:

“和森,你的读书瘾真大呀!我要是年轻一点,也要跟着你一块去读书呢!”

“怎么?年纪大了就不能读书了吗?有志不怕年高嘛!”和森看出了母亲的心思,打心里高兴。他把书搁在桌子上,认真地对着母亲说。

“读书当然要受年龄限制,你看到哪个学校里有我这么大年纪的老学生?”母亲说。

“您一去读书,不就是个榜样了吗?”和森笑着回答。儿子说得在理,母亲打心眼里高兴。

 蔡和森的母亲受辛亥革命的影响,时常在想,自己在世上总要给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。今天儿子这么一说,思想受到了启发,心想:我要是真的能够跟儿子一道进省城念书,不用说将来母子能一同给社会做点贡献,就是现在也能在社会上造成个好影响。因此,她以十分肯定的语气对儿子说:

“好!过了暑假我就跟你一块儿进省城读书去。”

“真的吗?”和森听了,又惊又喜,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盯在母亲的脸上。

“当然是真的。不过,要是学校不收,你可要给母亲去讲理呀!”

“我一定帮您的忙!”接着,和森把上学期去报考铁路学校时,与学校讲理的过程,详详细细的跟母亲说了一番。

听了儿子的讲述,葛健豪更加充满了信心。她卖掉了仅有的家产———几间铺子,带上小女儿蔡畅和已出嫁的大女儿蔡庆熙,还有一个刚懂事的外孙女刘昂,一家三代五人,都到省城念书去。

22.jpg

这时,长沙各种类型的新学校,特别是各类专业性的职业学校,如雨后春笋般地兴办起来,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也增设了速成班。蔡和森等来到长沙后,觉得这个学校只要有高小文化基础就可以报考。学校免收学膳费,经过两年的学习后,就能担负女子教育,最适合母亲读书,便与她去这里报考。可是,一进校门,又是像蔡和森来长沙报考一样,碰到了一个钉子:学校见他母亲年纪这么大,坚决拒绝招收。

怎么办呢?蔡和森帮助母亲想了个主意:呈文到县府讲理去。他立即掏出笔墨、纸张,写了一份申请读书的报告,领着母亲、姐姐和妹妹,直奔长沙县府。

县官看完呈文,例行公事地说:“叫什么名字呀?”葛健豪答:“我原叫葛兰英,现改名叫葛健豪,‘健’就是要做改造社会的健将,‘豪’就是要做打倒封建的豪强。”县官闻言一惊,又问:“为什么要读书?”她大声说:“要寻求救国道理,男女都要读书。”县官觉得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妇人,为他们一家三代人都进省城读书的行为所感动,便批上“奇志可嘉”,令学校破格录取。

这样,葛健豪入读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速成班,蔡畅入周南女校初级班,蔡庆熙进了衡粹学校的缝纫班学习,外孙女刘昂则进了幼稚园。蔡和森一家“三代同学”的故事,很快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省城长沙,成为美谈。


作者:罗潇云

文章来源:公众号:双峰党员E家